干了十几年媒体在37岁的年纪重新出发

  题记:“但凡发生,必为恩典。凛冬散尽,星河长明。”天不生无名之人,地不长无名之草。37岁,选择重新出发,诸多彷徨却又颇为坚定,希望40岁的自己回首望,亦无悔亦感恩。

  2021年的最后一天失业了,公众号非常隐晦的发了篇人生节点纪念文:“每一次抉择都期待一份苦尽甘来。”

干了十几年媒体在37岁的年纪重新出发

  35周岁,颇为尴尬的年龄,已经错过走向宇宙尽头的机会——考公或者考老师考国企。其实,失业是有预兆的,只是不到尘埃落定,不想跨出舒适区,心存侥幸和不该有的幻想吧。

  选择法考并未深思熟虑,就朋友圈看到媒体同行晒成绩,身边也有转行成功的案例,一试何妨?读书是缓解焦虑的良器,也是我的救赎,茫然无措时,至少有一个需要抵达的目的地,莫问前程,埋头冲。如果未考过,会质疑,天道是否真酬勤;过了,权当与法有缘,年近不惑,感谢上天感谢自己,再给自己创造一次重新出发的机会。

  有人问我:“媒体不好吗?大龄非法本为何要转行,多辛苦的,律师也是围城一座,驱魅,去滤镜后,也不过尔尔,不要被律政剧和综艺迷惑了。”嗨,其实我好多年不看综艺,不刷剧了。我只是无法接受自己职场贬值,在四线小城市只能找到一份月入三四千,且上六天班的工作而已。我无法空杯心态,而过去的工作经历不是加分项,反而成为我思想的枷锁、行动的束缚。别无其他选择,唯愿一切刚刚好。

  我来自农村,小镇做题家都不配,首先,不生活在小镇,而是山里,山的外面还是山;其次,不够优秀,普通的分数,普通的大学,并无逆袭的神话。小时候的梦想是做老师,那是我能接触到的最好的职业(爷爷是老师,姨是县城老师,是我家混的最好的),于是大学四个志愿都是师范,只在第二志愿略叛逆的填了个山东财经大学,想着财等于钱,我喜欢赚钱的感觉。被谆谆教诲了n年,只有北京私立学校的初中教务,是离老师最近的工作了。接下来就是跨行迈入媒体了。

  我简历的第一份工作自然写的成都电视台《线分》的记者编导。这是我第一次跨行。到专题部前需要去新闻部历练三个月,上班第一天就出镜夜采,完全没有缓冲和学习时间,采访时拿话筒的手瑟瑟发抖。新闻部主任觉得我性格太温柔,记者还是需要犀利干练一些。I人从事E人工作太痛了,三个月瘦了16斤。

  好在很快回到了专题部,跑全国热点新闻,虽然要出境,但是联系交流采访,写稿编辑录棚都是幕后,都不难,唯手熟尔。当时笨人用了笨办法,制片人喜欢《新闻调查》栏目,我就去官网刷了此栏目所有专题,并把记者的提问一个个抄写下来,磨练思考。虽成长也经历了阵痛,但是真的比较幸运,刚开始做收视率就一直不错,节目口碑也可以,还利用自己微博的影响力真正切切帮助过几个新闻当事人。很热爱这份工作,也是我记者生涯最痛快最开心的两年。

  得之容易不知珍惜也好,被收视率裹挟不太痛快也罢。刚游刃有余就被同事一句话“做新闻还是要去国台”,萌生了去央视的想法。机缘巧合给财经频道《经济半小时》投了一份简历,本以为没有希望,谁料半年后得到主编的电话,让我帮她找一些四川的新闻线索。年后就通知我去北京面试。真的是不问前程,但凭热血一腔,还没入职,成都就麻溜的辞职了。现在还记得频道总监问我:“彩霞,踏出去就没有回头路了,你真的考虑好了吗?”口中很客气,心中很困惑:“我都去央视了,为什么要回头?”嗯,确实是太年轻,不过还是那句话“都是自己主动选择,不悔”。

  去央视的第一天下午面试,租了个地下室,还没休整,领导就电我,当天晚上直飞江苏出差,都是新春走基层的节目,今天采访第二天就要播出十几分钟的节目。这一年半时间,真的一个节目叠加一个节目,没有喘气机会,和领导抗议他的揠苗助长,要考虑小苗苗的感受。领导每次都回“成都台法治调查节目都能干,这不是更容易吗!”好吧,你是领导你说了算。当然也有被他骂的狗血淋头的时候,只能一边哭一边编节目,不能开天窗,无备选节目,只有重播带。那一年半,就是在这种高压中,痛并快乐的成长着。

  这里的收获就是:“人只要在其位,就有能力谋其职,同时,离开了平台给你的光环,你就什么都不是。不是你牛,而是平台牛。”毕竟分工很细,团队作战,主编们都是不遗余力的帮你。何其幸运呢,职场遇到的都是好人呢。一直被鼓励,从未被PUA过,那时候的领导和同事们们在我心中有学历有颜值有能力有人品,我仰望他们。

  第三份工作就是科教频道《原来如此》栏目了。30分钟的节目到60分钟,一个机位到三四五个机位,自己单打独斗到带团队作战,新闻采访到完全靠事前策划,妥妥又是升级打怪了。可是领导说,《经济半小时》是央视的黄埔军校,你从这栏目出来还怕这种小转型,不是手到擒来吗?从副导演到导演,也是一个个节目立足获得认可的。可刚立起来,又因为怀孕生子停职生娃去了。

  第四份工作是只考虑在福建,想兼顾家庭。这次是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转型,怯怯的问新领导薪水,领导说2500,我认线餐饮,嗯,也可,先干着,饿不死。”谁知发工资时领导给了我一个大惊喜,到手接近2w。十年不涨薪的媒体有这个数还不错,于是,每天打了鸡血似的跑业务,拉人头注册拍客,一度被厦大的教授调侃为传销人士,365天基本无休,年夜饭都能抱着手机电脑传稿件。

  2016-2017年,短视频风口上的猪都能飞,每天梨推的新闻都挂新浪热搜,最辉煌的时候微博热搜,除了娱乐明显就都是梨推送的短视频,腾讯也经常全国弹窗,妥妥以梨为荣。顺便夸夸梨的同事领导都很友好友爱,又要感慨一下我怎么这么幸运,总遇到这么棒的团队呢。不过也得承认,2020年后半年,开始痛苦,好多方向一变再变,一直在创业,后期都疲乏,谁都不知路在何方。叹一句:“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果然是永恒真理。无法变现的流量,爽过后就是泡沫幻灭的无措。”总之,在福建从零资源到拍客全覆盖,KPI一直保持中上,一个不到4000万人口新闻欠发达的省份,这个业绩我颇为满意。

  这就是我媒体工作的十余年,我真的深爱过这个行业,甚至从未想过离开,是长情也好,懒惰也罢,但哪有一个工作可以干一辈子的荣幸呢?中年失业真的很难受,人生至暗时刻,不想沉浸在无用的悲伤中,也无法面对难受让我认命的亲人。不敢说,不能说,不想被同情,也不想被定义标签化。多少个无眠的夜晚,鸡汤一杯杯干。总之,法考过了,也是一个短暂的休憩,是近两年的句号,也是新的起点。

  “但凡发生,必为恩典。凛冬散尽,星河长明。”人生最大的障碍不是别人,也不该是家庭和孩子,而是自己。

  留在原地容易,但是坚持突破的人会看到更多风景,真心羡慕有资格躺平的人,而无此资格的我,就做人生逆旅中的行人吧。毕竟,生活本无两全之策,短短百年,得学会取舍,手持烟火以谋生,且停,且忘,且随风;且行,且看,且从容。

  年入中年才明白,人生比努力更重要的是选择。不念过往不惧将来,有人说:“四十岁才是人生真正的开始,在此之前都是调研。”

  天不生无名之人,地不长无名之草。37岁,选择重新出发,诸多彷徨却也颇为坚定,希望40岁的自己回首望,无悔和感恩自己的选择。

主题测试文章,只做测试使用。发布者:小编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sl-sc.net/yule/1993.html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邮件:admin@bagua.com